28
平時所說的藏區,一般人會認為是指西藏或者是三大藏區,今天給大家講解一下,藏族支系:三大藏區及特殊支系。
第一、安多藏區
安多藏區位于羌塘高原,介于青海、甘肅、四川與西藏接壤的高山狹谷地帶。其地理范圍包括青海省的果洛藏族自治州、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海南藏族自治州、海北藏族自治州、海東地區和黃南藏族自治州;甘肅省的甘南藏族自治州,天祝藏族自治縣;四川省的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等地區。范圍大致相當于青海省的海北、海南、黃南、果洛四個藏族自治州、甘肅省的甘南藏族自治州和四川省的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北部。安多歷史上稱為朵思麻,是從朵甘思(今康區)分出來的。
第二、西康藏區
西康藏區主要是指大陸西部的橫斷山脈地區的金沙江、雅礱江高峽河谷走廊地帶,位于安多藏區和衛藏地區之間,青藏高原的腹地和川藏高原的西北部??蛋偷貐^的藏族人民就生活在這塊文化色彩斑斕的河谷高原上?,F今的西藏昌都地區、四川甘孜藏族自治州、青海玉樹藏族自治州、云南迪慶藏族自治州都在康巴區之內。范圍大致相當于現今西藏自治區的昌都地區、那曲地區東部(聶榮、巴青、索縣、比如、嘉黎五縣)、林芝地區東部(察隅、波密、墨脫三縣),青海省的玉樹藏族自治州(治多縣西部除外),四川省的甘孜藏族自治州和云南省的迪慶藏族自治州。
第三、衛藏
衛,又稱前藏,大致相當于現今的拉薩市(當雄縣除外)、山南地區和林芝地區西部(林芝、工布江達、米林、朗縣四縣);藏,又稱后藏,大致相當于現今的日喀則地區(北方小部除外)。
衛藏地區以雅魯藏長。藏族的第一個贊普聶赤贊普、第一座宮殿——雍布拉康、第一片農田、第一座寺院桑耶寺,還有雄偉的布達拉宮……都誕生于雅魯藏布江流域,因此可以說,這里就是孕育藏族文化的搖籃。
布江流域為中心,主要以崗底斯山和念青唐古拉山現麓大斷裂帶作為劃分藏北、藏南的界限。河谷與盆地相間,平均海拔在4000米左右,土地資源集中,且雨量充沛,適合于農作物的生長。
以下為藏族中比較特殊的藏族支系
【嘉絨藏族】
嘉絨地區藏語全稱“嘉爾木擦瓦絨”,是一個綜合山名、水名與自然環境的名稱。在小金和丹巴之間有一座聞名全藏的木爾多神山,“嘉爾木” 即此山之山神;“擦瓦”:居住在擦曲河流域的人;“絨”:農業河谷區。嘉絨是藏語對四川大小金川及黑水藏族地區的地名稱呼,區域包括今天阿壩州和甘孜州境內岷江中上游,大渡河上游的大、小金川地區。
嘉絨成為藏族一個獨具特色分支的原因主要表現在地理環境、歷史淵源以及特定農耕文化背景下形成的宗教、語言、建筑、習俗等方面。唐代吐蕃東進,駐軍于大渡河、岷江一帶,據險而守,軍隊與當地嘉良、東女、附國等各土著部落相互融合,形成了今天獨特的嘉絨藏族。
石碉建筑是嘉絨藏族的標志性建筑,古碉文化也是嘉絨文化的重要內容。丹巴素有“千碉之府”的美稱,每座石碉上都有歷史演進的烙印。這種石碉是戰、居兩用的壘石建筑。此外,丹巴地區以出美女而聞名,康巴之花多出自丹巴。
【工布藏族】
工布藏族主要在今天西藏的林芝地區,以工布江達、林芝為中心?!肮げ肌币辉~為古時部族名,據《敦煌本吐蕃歷史文書》記載:“贊普雅隆王系外,有十二小邦”,工布即為十二小邦之一。工布服在西藏服飾中獨具一格,不論男女都愛穿一種稱為“果秀”的長坎肩。這種服裝無領無袖,套頭穿著,多為黑色和紫色。前后兩片衣襟通過腰帶系在一起,再配上腰帶和領口的精美裝飾,夏天以氆氌縫制,冬天以毛皮縫制,十分適合在高山聳立、森林密布環境中生活的人穿著。工布帽是圓筒型的,帽底縫一層綠色的綢子,帽沿鑲上一圈虹形彩緞,與“果秀”十分相配。
工布地區處于雅魯藏布江中下游,海拔低,森林資源豐富,氣候宜人。除藏族外,還生活著門巴、珞巴等十多個民族。在這片美麗富饒的土地上,民風古樸,民間工藝眾多,是西藏著名的旅游勝地。
【白馬藏族】
白馬藏族主要生活在甘肅省隴南市文縣鐵樓鄉白馬河流域和四川省平武縣、九寨溝縣一帶,人口約14000人。他們的風俗習慣、文化、宗教信仰都與其他地區藏族有所不同。白馬藏族講藏語,卻不識藏文,普遍使用漢文。除了信仰苯教和藏傳佛教外,白馬藏族還信仰太陽神、山神、火神、五谷神等自然神靈,但他們一般不修廟宇,只在家供奉祖先的牌位。因此,眾多的民族學和史學家認為,白馬藏族是古代氐族的后裔,唐代吐蕃東征,占領了整個氐族地區,大批吐蕃軍民隨軍而來與氐族雜居,使一部分氐族逐漸喪失了固有的文化特征,形成了藏化的氐人,也就是今天白馬藏族的祖先。
白馬藏族的文化有雙重性和多樣性的特點,語言方面有藏語同源詞,也有羌語詞匯。服飾也很有特色,帽頂前端有一簇錦雞頸羽裝飾并插白色雄雞尾羽,這是白馬藏族的標志。男子插一支,女子插兩三支。男子插一支挺直的羽毛,表示心要直,人品要好;女子插幾支彎曲的羽毛,象征美麗,這種帽子被當地的白馬人稱之為“沙嘎”。
【華銳藏族】
“華銳”,意為英雄的地區或部落,是白牦牛的故鄉。歷史上華銳是指湟水以北,河西以東,包括青海的樂都北山、互助、門源、大通東部、甘肅的天祝、肅南皇城等藏區,其中天祝是華銳藏族的主要聚居區,人口約8萬。
形成華銳藏族的主體是吐蕃人,即吐蕃王朝時期吐蕃的一支軍隊進駐定居后逐漸形成了該地區藏族的主體。清代華銳著名學者松巴益西班覺在其著作《青海史》中認為,吐蕃進入青海最早的是華銳,正是由于吐蕃后裔的背景和對傳統文化的較好保存,所以形成了獨特的華銳方言,與安多等其他地區的方言有著較大的差異。雖然華銳方言還是屬于安多方言區,但華銳方言保存了大量古藏語的詞匯,有些用詞發音也不同于其他地區的安多語發音法。
華銳藏族自稱“博”或“華銳嘎布”,男子多穿白色氈袍,反映了華銳藏族特別崇尚白色,并認同與其他地區藏族同出一源的深刻民族觀念。從古至今,華銳地區人杰地靈、學者輩出,為藏族文化的發展做出了重大貢獻。
【卓倉藏族】
生活在青海省海東地區樂都、平安、湟中等縣的藏族自稱“卓倉哇”,其生活范圍大約方圓一百多公里,有所謂“卓倉隆哇頓”(“卓倉七溝”之意)。有些村莊是多民族共同生活在一起的,與包括漢族、回族、蒙古族等多民族共居一村;有的是純藏族村緊靠著純漢族村。這里的藏族生活基本屬于以農業為主的半農半牧區
據說卓倉藏族最早也是來自西藏。公元9世紀末,吐蕃王朝的最后一個統治者朗達瑪被殺后,吐蕃陷入混戰,朗達瑪的兩個兒子在各自母系貴族勢力的支持下,分別自立為王,割據一方。二兒子沃松來到阿里地區,建立了阿里王系,著名的古格王朝就是他的后代建立起來的。他的第四世孫赤德從后藏來到青海湖一喧,成為當地的首領,并逐漸建立起了勢力強大的角廝羅政權,掌控著青海東部和甘肅醅,即古絲綢之路,與宋王朝有著密切的關系,角廝羅政權的中心就位于今天的樂都縣,“卓倉”這一稱為來自于祖先居住地,即今天后藏地區卓沃降地方名,“卓”這“卓沃隆”、“倉”為祖系,“卓倉”這一名稱一直沒用至今。
【夏爾巴人】
夏爾巴人(Sherpa),藏語意為“來自東方的人”,主要散居在中國、尼泊爾、印度和不丹等國邊境外的喜馬拉雅山脈兩側,語言為夏爾巴語,但無文字,使用藏語文,人口約4萬人,中國西藏境內僅有約1200人。
關于夏爾巴人的起源問題,說法不一,有的說是在成吉思汗時代,位于四川甘孜的一支部隊被元朝軍隊打敗,逃到西藏嘎爾定居下來,成為今天的夏爾巴。也有人說夏爾巴是從尼泊爾名叫“夏爾孔布”的地方遷居西藏的移民。夏爾巴人大都同意后者的說法。夏爾巴人有姓無氏,與藏族的姓名沒什么區別,一般也不與外族通婚。宗教信仰為藏傳佛教,以薩迦派和噶舉派為主,還保留有較多的原始信仰。
夏爾巴人由于常年生活在高山地帶,是天生的登山向導,為各國登山隊提供向導和后勤服務已成為夏爾巴人的主要經濟來源之一。有資料顯示,夏爾巴人的血液中血紅蛋白濃度高于常人。從上個世紀20年代起,夏爾巴人就為登山者充當向導和挑夫,他們體質她。抗缺氧力強、吃苦耐勞,有許多人經過培訓后會講英語,又有登山技巧,幾乎每支登山中都有夏爾巴人。他們以生命為代價創下了“三個之最”:成功攀登珠峰人數最多,無氧登頂珠峰人數最多。珠峰遇難人數最多(約60人),夏爾巴人在人類攀登珠峰史上功不可沒。
—THE END —
本文轉自網絡,如涉及原作者權益,請聯系小編刪除
人在高原圣地,請別亂扔垃圾。高原環境很脆弱,維護起來非常艱難,拾一件廢棄物需要付出相比平原百倍的努力,親身經歷過的人都懂。暢游新西藏,守護第三極!愛護高原環境,文明游客從我做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