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
西藏 , 是一種病,一種心病……!
因為,那是一個讓人們魂牽夢繞的地方.
是否曾因為一句話,一首歌,或者一部電影,而特別向往……。
那個地方仿佛是心靈的歸宿,總覺得在有生之年一定要去的凈土。
西藏是一種病,他會讓你病的很深,病的很真。
也許,那是一種病態;也許,那更是一種變態。
然而,
生活不是等待暴風雨過境,而是學會在雨中跳出最美的舞姿。
人生匆匆,我們為何不去痛痛快快,轟轟烈烈的大病一回呢?
在西藏,在高原,一起仰望藍天白云。
佛曰:前世五百次回眸,換今生匆匆一瞥。
不同的時間,不同的地點,不同的人群,相同的只有你和我;
時間在變,空間在變,不變的只有對你我無限的思念!
西藏是一種病,病得讓我們更珍惜眼前的她(或他);
西藏是一種病,病得讓我們互相依偎在那片藍天;
西藏是一種病,病得讓我的每一天都為你心跳,每一刻都被你感動,每一秒都為你擔心。
“辭職去西藏”
“你有病??!”
有人說:城市是一座牢籠,禁錮著每一個人的心,迷失真實的自我。
有人說:西藏不只是一個地方,他是一種信仰,找尋真實的自己。
每天的工作,兩點一線,如復印機一般,刻畫著人們的每一天,
鋼筋與混凝土結合出的產物,
為我們提供舒適的居住環境,同樣也禁錮著我們心靈,
生活的壓力,家庭的瑣事,世俗的眼光,竟然成為我們的動力,
也許,因為一杯酒,
也許,是一份禮物,
也許,那是蓄謀已久。
辭職,去西藏,
可能被認為是有一種病,
那么,為什么我們不能就這樣大病一回。
西藏是一種病,病得讓我們屏蔽世俗的聲音;
西藏是一種病,病得讓我們拋開城市的枷鎖;
西藏是一種病,病得讓我們不在將希望寄托于飄渺的未來;
西藏很美,美得讓人窒息,美得那么空明。
那里離天很近,遠離凡塵。
西藏一種不真實的美,
美得異于常態,美得讓人窒息,美得讓人神魂顛倒。
西藏的美,使人相思,輾轉反側,最后為他生病。
西藏是一種病,病得讓我們身感誤入仙境;
西藏是一種病,病得讓我們迷離其中無法自拔;
西藏是一種病,病得讓我們流連忘返戀戀不舍。
同學少年,我們都有的經歷,
那時的我們年輕,那時的我們精力旺盛,
我們擁有太多太多,
如果細細想來,那還是昨日之事,
西藏,一個遙遠的地方,
西藏,一個向往的地方,
少年像一個快樂的王子,他不問天多高,也不知人間尚有煩惱,
一心只想摘下天上的明星,鋪一條光輝燦爛的大道。
也許這就是對青春最好的詮釋,
恰同學少年,正值青春年少,
有多少人把西藏作為畢業前一定要到達的地方,
又有多少人因為種種原因,
而戛然而止,最后成為一塊潛藏在心中的病。
西藏是一種病,病得讓我們想縱情歡笑;
西藏是一種病,病得讓我們想策馬奔騰;
西藏是一種病,病得讓我們想在那西南邊陲放生歌唱。
西藏,是一種病
也許,你去過
也許,你去過不止一次
也許,你在哪里奉獻過青春
也許,你在哪里中過毒
也許,你有很多話要說
他就在哪里,深埋在心中。。。。
讓我們來聆聽你心中的聲音
對西藏,對人生,對自己的信仰
在西藏,在人生的漫漫路途中會得的病,中的毒,獻的身
西藏游客的層次有三,第一類人止于欣賞美景,
第二類人執著尋找信仰,少數第三類人是:
一個生命在叩問和聆聽另外的生命。
西藏并不能像消毒液一樣洗滌心靈,
也不能像忘情水一樣讓你忘掉煩心事,
但是西藏會告訴你,生命的迷人就在于:
明知道所有都是空的,
到頭來我們都是天葬臺禿鷲的肉餡糌粑點心,
可是在這之前的每一刻又都在執著,并且每一刻又都值得執著。
生命雖然因為恬淡而領悟,但卻因為執著而動人。
你看火車經過青海無人區的時候,
那些終年寸草不生的土地和石頭,
才發現盛夏中也是有地方在荒涼的,
熱鬧中也是有人在寂寞的。
有些石頭在為沒被女媧選中悲傷,
可有些石頭是連悲傷的權利都沒有的。
去西藏“尋找凈土”的青年不可怕,
不再相信人間有凈土的年齡才是真正悲哀。
我們都背誦默寫過的《桃花源記》,
越長大越讀越心痛——說最后一個尋找桃花源的是南陽劉子驥,
“未果,尋病終。后遂無問津者”。
看似荒誕,其實在說最后再沒有人相信有桃花源了,
再不相信人間有凈土,才是真正的悲哀。
有些地方你從來沒去過,卻覺得自己曾見過,
有回家一樣的親切感。
看到那些逆光下飛揚的經幡和喇嘛的微笑,
聽到那些好聽的念經,喝到濃重的酥油茶,就心生莫名的歡喜。
佛教把這個稱為“宿慧”,就是你前世接觸過的東西,
這一世的記憶還沒有斷。
你看那些海陸變遷不喜不悲的雪山,
想到一百萬年前這里還是海洋的海底,
印度洋和太平洋板塊不斷擠壓,
世界最年輕的高原成了世界之巔,
就會覺得“人定勝天”這四個字那么可笑。
尊重自然,敬畏自然,極端只能換來極端。
你看櫥窗里那串價值不菲的紅珊瑚佛珠,那么刺眼的纏綿。
一百萬年前,她是海底的紅珊瑚;
一百萬年后,她隨著海陸變遷顯露高山巖石層;
一百年前,她被打磨成佛珠陪哪個喇嘛為逝者念過長經;
一百天后,她會被哪個男人買回家,
和哪個姑娘訂婚過日子說我愛你。
“昨日黃土隴頭哭白骨,今宵紅燭帳底臥鴛鴦”。
這句話我們小時候都會背,當左手是雅魯藏布江的洶涌澎湃,
當對岸是文成公主走了3年的唐番古道。
當在落寞幽靜的卡布林卡想著它曾經香火繚繞的鼎盛和威嚴,
亂哄哄,你當唱罷我登場,反認他鄉是故鄉,
到最后,其實都是給他人做了嫁衣裳。
你看那些在懸崖和林海間逆光下的經幡,
你看那些傾家蕩產一步一個長頭磕到大昭寺的藏民,
你看那些轉經筒修來生的篤定,
會發現“癡”真的是中國美學最重要的一個字之一。
理智邏輯無法解釋的現象,就是癡。
人生沒有這個癡,也就無情。
生命里執迷的東西,沒辦法解釋的篤定,就是癡。
你看哲蚌寺那些亂哄哄辨經的喇嘛,
就會覺得我們把《金剛經》“清凈心”三字理解的太狹隘了。
我們一方面跑到西藏叫囂著“凈化心靈”,
竄到尼泊爾尋找“清澈 的眼神”,
另一方面,我們那么吹毛求疵地害怕打擾,
我們抱怨賓館房間竟然不隔音,
害怕路邊臟兮兮的藏族小孩會抓臟了我們的衣服。
可是,若真是生清凈心,
你大概不會在意是什么人摸了你的衣服。
當我們的“凈化心靈”到了自以為是的地步,
這種“凈化”就會反過來傷到自己。
到頭來,“欲潔何曾潔,云空未必空”。
看到藏傳佛教寺院的那些佛像,
有些菩薩驚人地符合人體美學,有些卻怪里怪氣。
會發現佛、道是相通的——莊子的世界里,
所有得道的人都是一個古怪甚至難看的 形象。
佛、道認為,當一個人領悟了生命的幻象之后,
就不會那么在意自己的形貌。
“若菩薩有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即非菩薩”。
“若見諸相非相,即見如來?!?/span>
但我們還是得抹防曬霜去美容院和瑜伽房
花大把銀子在意自己的這張臭皮相
——因為我們得吃五谷雜糧操心吃穿用度婚喪嫁娶,
沒人把我們當菩薩白供著。
既然最后都是回歸塵土,是不是我們就什么都不要做,
什么都不努力了?
佛教文化真正想告訴我們的:領悟不是年輕人什么都不去做的“四大皆空”。
領悟是一種歷劫,這些劫難必須親自去經歷,生命才飽滿和厚重。
—THE END —
本文轉自網絡,如涉及原作者權益,請聯系小編刪除
人在高原圣地,請別亂扔垃圾。高原環境很脆弱,維護起來非常艱難,拾一件廢棄物需要付出相比平原百倍的努力,親身經歷過的人都懂。暢游新西藏,守護第三極!愛護高原環境,文明游客從我做起。